2013-07-09 17:18:43 楚雄华图考试网 http://chuxiong.huatu.com/ 文章来源:未知
尊重老年****利,不仅是道德伦常,也是转型社会公共治理的一部分
7月1日,新修订的老年****益保障法正式实施。其中,分居的家庭成员“应该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”一条,被解读为“常回家看看”,引发社会争议。施行当天,该法“第一案”即在无锡落槌:女儿被判每两月至少需看望母亲一次,否则可申请强制执行。
无论是无锡的这对母女,还是更多可能对簿公堂的亲人,法律勉强而来的关爱,都让人五味杂陈。但是,当你看到这条新闻时想到父母鬓发斑白,当你听闻这条法律时开始回忆上次是多久承欢膝下,所谓的立法目的,或许就已经部分达成。对子女、对社会,这都是一个重要提醒:关爱老人,是责任;孝敬父母,当用“心”。
从这个角度看,“常回家看看”的重点,在于“强人行孝”这一法律价值背后的“导人行孝”这一社会价值,其意义与其说在强制性,不如说在倡导性与号召性。这是通过法律条文的方式,明确老人的精神需求权利,提醒人们关注尊重这一权利,并创造条件保障这一权利的落实。
当今中国,是世界上老龄人口规模最大、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1年,60岁以上老人数量已达1.85亿。面对横亘在我们眼前的“老年问题”,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:尊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权利,不仅是道德伦常,也是转型社会公共治理的一部分。
并不是只要“老有所养”、“老有所医”,就解决了老龄化社会的难题。精神权利保障的缺失,同样会转化成巨大的社会压力。中国社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对2000多个老年家庭进行调查,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相对较低。尤其在农村地区,空巢家庭引发的种种社会悲剧,已成为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伤口。
更重要的是,看望老人,不是对他们的施舍给予,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,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,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子女,这都可说是一种应有“福利”。
(编辑:云南华图)